巅峰速度更快,保持得更久,因疲累造成的速度下滑也更慢。。。。。。
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,效果就是,越是后期,“黑风军”骑队相较于敌军铁骑的优势,便越是明显。
相较于玄幽马的状态,敌军骑手的精神状态,则先一步跌落到了谷底。
心气彻底被打散了。
有许多铁骑,逃着逃着,忽然就放弃了。
就那么待在原地,一副要杀要剐,悉听尊便的姿态。
有的则是大吼一声,主动返身送死。
也是到了这时,“黑风军”骑队这才开始受降纳俘。
成功率,出奇的高。
若从“黑风军”投掷出第一波死亡投枪算起,时间还没有过去一个时辰。
若从天空俯瞰,从双方接战之地开始,战场范围便开始朝四面八方不规则的扩散。
这种不规则的扩散趋势,又以向东侧方向的蔓延最为明显。
不过,虽然战场范围一直在朝四面八方扩散,可“黑风军”骑队却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势,会对敌骑的逃亡方向进行持续的压制和干扰,让他们无法埋头向某个方向直线狂奔,而是不得不一边逃亡,一边或左、或右、甚至掉头逃
亡另一个方向。
这样做的目的,一是尽可能消耗敌骑的马力,二是尽可能约束住战场的范围。
避免整个战场“无节制”的朝四面八方扩散。
因为“黑风军”的劣势是兵力有限,战场范围越大,骑队之间就越难彼此呼应配合,对整个战场的控制力,也会因此而持续下降。
直至战场范围超过某个临界之后,这种全面掌控彻底归零。
当“黑风军”骑队开始全面受降纳之时,战场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方圆百里。
这也是“黑风军”骑队所能控制的极限。
即便如此,已经取得了辉煌胜利的“黑风军”,也没能将十二万敌骑全部吞入腹中。
若将视野更进一步扩散,就能看见,在方圆百里之外的荒原中,有许许多多的“漏网之鱼”存在。
有的是单纯是因为运气好,兵力有限的“黑风军”,一直都没有将他们当成目标。
有的是个人实力太强。
有的则是在逃亡途中,明智的弃掉了所有甲胄,以及其他不必要的负重,换来更快的逃亡速度。
一一事实上,只要能够幸运的逃过第一波死亡投枪,然后在第一时间就做出“丢盔弃甲”的决定,那大概率是能够逃出生天的。
便是追击的“黑风军”骑队看见了他们,也会明智的优先选择那些逃亡速度比他们更慢,行动更迟缓的同伴。
而若是更进一步观察,就会发现,这些侥幸逃出生天的敌骑,往北,往西这两个方向逃亡的数量最少。
往南逃的数量比往北,往西的多,但依然很有限。
数量最多的,都在往东,也就他们大本营的方向逃亡。
而且,从其他方向逃亡成功的铁骑,在发现彻底摆脱了追兵之后,也会开始有意识的往东边大本营的方向靠拢。
因为这样的大趋势,随着逃亡队伍距离大本营越来越近,本来分散的队伍再一次呈现出聚集的趋势,且规模还在持续的增加。